如何防爆以及防爆电器的概念:
一、 防爆概念
1、 引起爆炸的三个必要条件,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—— 爆炸
1,点火所需能量 source of igrution;空气或氧气 air or oxygen;flammable air flammable dust
2、 防止爆炸的产生必从三个必要条件来考虑,限制了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,就限制了爆炸的产生。3,爆炸性物质(flammable air flammable dust):能与氧气(空气)反应的物质,包括气体、液体和固体。(气体:氢气,乙炔,甲烷等;液体:酒精,汽油;固体:粉尘,纤维粉尘等。)
在工业过程中,通常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对易燃易爆场合进行处理。
1)预防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易燃物质泄漏的可能性;
2)不用或尽量少用易产生电火花的电所元件;
3)采取充氮气之类的方法维持惰性状态。
二、 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及电气元件防爆分类和允许温度区域
1、 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
0区(Zone 0): 易爆气体始终或长时间存在
1区(Zone 1): 易燃气体在仪表的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或存在
2区(Zone 2): 一般情形下,不存在易燃气体且即使偶尔发生,基存在时间亦很短
易爆区域等级划分,国际标准与美国标准的对照比较
I.E.C. N.E.C.
气体 Zone 0 Class I, Division I
Zone 1 Class I, Division I
Zone 2 Class I, Division II
粉尘 Zone 10 Class II, Division I
Zone 11 Class II, Division II
3、电气设备允许温度区域
电气元件温区等级号 元件表面温度最大允许值(°C) 气体燃点(°C)
T1 200T450 450
T2 200T300 300
T3 135T200 200
T4 100T135 135
T5 85T100 100
T6 T85 85
防爆级别
防爆级别
|
温度组别
|
|||
T1
|
T2
|
T3
|
T4
|
|
Ⅱ A
|
乙烷、丙烷、苯乙烯、二甲苯、苯、一氧化碳、丙酮、醋酸、氨、吡啶
|
乙醇、丁烷、丙烯、醋酸乙酯、二氧乙烷、氯乙烯、氯乙醇、噻吩、环戊烷、二甲胺
|
戊烷、癸烷、乙基环戊烷、松节油、石脑油、石油(包括汽油)、燃料油、戊醇四氯
|
乙醚、三甲胺
|
Ⅱ B
|
丙炔、丙烯腈、氢化氨、焦炉煤气
|
乙烯、环氧乙烷、丙烯酸甲酯、呋喃
|
二甲醚、丙烯醛、四氢呋喃、硫化氢
|
二乙醚、二丁醚、四氟乙烯等
|
Ⅱ C
|
氢、水煤气
|
乙炔
|
|
|
温度组别
|
最高表面温度℃
|
T1
|
450
|
T2
|
300
|
T3
|
200
|
T4
|
135
|
T5
|
100
|
T6
|
85
|
国家标准GB关于防爆等级标准的规定:
序号 防爆型式 代号 国家标准GB 防爆措施 适用区域
1 隔爆型 d GB3836.2 隔离存在的点火源
2 增安型 e GB3836.3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
3 本安型 ia GB3836.4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
本安型 ib GB3836.4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
4 正压型 p GB3836.5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
5 充油型 o GB3836.6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
6 充砂型 q GB3836.7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
7 无火花型 n GB3836.8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
8 浇封型 m GB3836.9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
9 气密型 h GB3836.10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